红楼梦中北静王水溶仅有一次正面出场,但是他在情节上的大段留白,又通过鹡鸰念珠串、茜香罗、蓑衣箬笠等小巧事物,为读者补缀勾画出了一个谦和有礼的闲雅王爷形象。这背后缺失的故事情节,也并没有影响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和遐想。 书中描写的北静王正值弱冠之龄,头戴净白簪缨银翅王帽,身着江崖海水五爪龙白蟒袍,面如美玉,目似明星,是一个气质高雅,仪表堂堂的美男子。 从他路祭秦可卿,与宝玉初见的场景,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态度谦和的上位者,对待宝玉这样的灵秀少年,他的盛情厚意溢于言表,夸赞不休,褒奖连连,还为宝玉亲自佩戴了通灵宝玉,又直接将御赐的鹡鸰念珠权作见面礼转赠给了宝玉。 其后宝玉初会琪官,宝玉又得到了北静王转赠的茜香罗汗巾,再后来宝玉雨夜探黛玉,穿着北静王送的蓑衣箬笠和木屐。 后文中北静王虽然没有正面登场,但宝玉与北静王的友谊却在这些礼物的流转中逐步加深。北静王多蒙海内众名士垂青,时常高人频聚,宝玉就以“日进学问”的目的,成为了北静王府的常客。就连宝玉私祭金钏儿都是以北静王一个要紧的姬妾没了为借口。“我见他哭的那样,不好撇下他就回来,所以多待了一会子。”这种略带忌讳的谎话宝玉信口拈来,可见他与北静王的关系十分亲密了。 黛玉从一开始拒绝接受北静王的鹡鸰珠串,认为是“臭男人”的轻蔑鄙视,到对金藤箬笠、玉针蓑衣的“十分细致轻巧”的赞许欣赏。其实也侧面描写了宝玉对北静王性格和品行的认知过程,从一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相交莫逆,互相欣赏。作为宝玉的知己,黛玉对北静王之物的态度,也折射出宝玉与北静王二人的关系达到了一个心灵契合的高度。 宝玉作为一个无所用心的富贵闲人,其实在仕途经济的道路上是走不通的,他迫切地需要一个同样潇洒闲适的朋友与他同频共振。而将一应官俗国体抛弃的北静王,投射的恰是宝玉的人间理想。 通过细致轻巧的蓑衣箬笠,我们可以看到北静王有一颗追求高雅闲适的心,他愿意将庸俗的生活过成诗情画意的景致。同时,他又是一个潇洒不羁的人,会用一反世俗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形象,率性淡泊,风流雅致。这让叛逆无羁的宝玉找到了同性的知音人。 宝玉从小由于被贾母溺爱,经常在内帷厮混,喜欢与姐妹们一起玩耍笑闹,他的温柔可亲,博爱体贴,与女子相似。而北静王出生高贵,性格温和,必然也是有过类似的经历。 他也对贾政说过:“令郎如是资质,想老太夫人、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;但吾辈后生,甚不宜钟溺,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。昔小王曾蹈此辙,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。”足见北静王也曾是另一个版本的宝玉,从小也是被女性长辈过度保护和宠爱的。 相似的成长环境赋予了二人的相近的气质性格。北静王身居高位,本就有一定的自由度,这为他挣脱世俗礼教的束缚,提供了先决条件。对于宝玉而言,北静王可以自由地结交情志高雅的朋友,将生活细节、日常器物融入诗情雅意,追求超凡脱俗的快意人生,这无疑是值得羡慕的理想状态。 所以,宝玉时常将北静王挂在嘴边,他的言行举动,他的日常穿戴,都是宝玉关注和欣赏的对象。北静王是一个存在感十分强的引线人物,贯穿了宝玉在外行动的始终。 作者将北静王赐名“水溶”,也是契合了宝玉“水做的骨肉”之意,是清洁高雅少年的高度概括,北静王的生活剪影可以说都是宝玉毕生向往的境界。 官场上矜贵谦和,平易近人;燕居时洒脱随性,高朋满座。在人前蟒袍玉冠,在家时箬笠木屐,北静王会通过一些器物的使用,来营造一种内心无所欲求的精神世界,抒发自己的理想情怀。由此来陶冶情操,塑造出让身心安泰的高雅氛围。而人间至纯至美的大观园,也是作者为宝玉创设的理想人居环境。 北静王的朋友圈上有贵族公子,名士高人,下有戏子优伶。他寻找的是一种与朋友心灵契合的境界,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尊卑贵贱。在交友上,他勇于打破无庙堂血统的隔膜,敢于无视仕途功利的藩篱。无视尊卑鸿沟,忽略阶级秩序,只要性情志趣彼此相契,人格魅力相互映照,就能成为莫逆之交。这种随心所欲的交友态度,可以说深深影响了宝玉的交友观。 宝玉的朋友圈上至王侯贵族下至萍侠优伶都有,他学会了抛弃功名利禄的偏见,摒弃仕途经济的俗念,不因官阶位次之差而卑躬屈膝,也不因优伶地位之低而心生鄙夷。他深信朋友交往,志同道合,气味相投才是最重要的。他们平等相待,真心相对,一起诗酒唱和,谈笑风生。没有须眉浊物世俗人情的势利,没有蝇营狗苟巴结阿谀的困扰,在一切美好的氛围中畅叙抒怀。这样交际应酬,就是宝玉的理想。 虽然北静王交游广阔,与四王八公过从甚密,有结党之嫌。但在宝玉眼中,北静王与那些国贼禄蠹,沽名钓誉之辈有着天壤之别。否则他也不会受那么海内名士、性情中人的钟爱和垂青。北静王欣赏琪官蒋玉菡,以贡品茜香罗相赠,背后则不惜与新贵忠顺王府交恶,也是他愿意庇护弱者,交友论心的侧面表现。 可以说,北静王的人生价值观与交友观都深刻影响了宝玉。他一反世俗的特立独行,为宝玉的叛逆提供了典范,并充当了宝玉人格塑造和心灵成长的标杆。他的生活习惯、审美情趣,又升华了宝玉对器物美的认知。他致力于突破尊卑贵贱的束缚,追求平等自由的友情的行动,也激励和引导了宝玉对人性美的理解。 北静王就是宝玉理想的投射,他是一面不染尘埃的明镜,照澈了宝玉向往美的心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