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《红楼梦》,很多人对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总也理不清,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却多少能讲出一些,诸如宝黛初会、宝玉挨打、刘姥姥进大观园、抄检大观园、黛玉焚稿断痴情。但若仅仅把《红楼梦》理解为爱情故事、理解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史,那才是看浅了、看低了《红楼梦》。那么,《红楼梦》到底在讲什么? 一、人生百态、世俗人情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注定的,也都是独特的。 “注定”是说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逃不出时代给予的、社会给予的、家庭给予的局限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演绎着自己的角色,生旦净末丑、好坏善恶真,总有一种角色需要你去演绎。 “独特”是说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又都是不同的,即便在相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,个体的能力和人格是有差异的,个体的为人处世、行事作为都是各异的,这种独特造就了个体生命的后天差异、造就了个体生命的不同体验。 少爷小姐也好、小厮丫鬟也罢,老爷夫人也好、管家婆子也罢,寄生在一个庞大体制下的各色人物,在面临末世厄运的时候,都难逃“树倒猢狲散”的结局,都难逃“家亡各奔腾”的命中注定。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家族史中,尽显人生百态、世俗人情。有知恩图报的、有忘恩负义的,有离间挑唆的、有从中牟利的,有脂粉英雄、有才子佳人,有流俗市井、有庙堂高雅,有势利攀援、有落难相助,有王侯将相般的大人物、有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,有温情脉脉、有绝情截铁,有凄美哀婉、有刚烈决绝,有忍气吞声、有敢于发声,有丑态毕现、有光芒透亮。 小人物、大人物,小角色、大角色,小故事、大故事,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情、惊天动地的大事情,浓缩在一部《红楼梦》中,由你去读,由你去悟。 二、人生体悟、时代怅惋 如果一种东西曾经拥有,后来又无可挽回地失去了,那么,这种痛苦将是刻骨铭心的。 曹家的光辉岁月在康熙年间。康熙六次南巡,五次由曹寅接驾,四次驻跸在江宁曹寅家。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皇帝打小的保姆,有了这层关系,康熙自是对曹寅恩遇有加、无比信任。康熙四十六年的最后一次南巡,曹家达到“鲜花着锦、烈火烹油”的鼎盛辉煌时刻。康熙晚年,曹家陷入诸子夺嫡的斗争漩涡中。雍正上台后,整顿吏治,查抄亏空,曹家自然无法躲过这次危机,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重压下,曹家被抄,家族垮台。曹寅的过继子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被直接撸了下去,“枷号”刑部,等待雍正皇帝的判决。 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是见过大世面、有过大经历的“翻过筋斗”的人物。他的人生他的故事他的体悟他的感慨非常人所能比、非常人所能及。康雍乾时期是清王朝的盛世时期,他却以悲歌的笔调写出悲歌的故事,刻画出一个个悲剧式的人物。人人可悲,人人皆是悲剧。 在一个盛世时刻他以冷静的笔调预言了末世的来临,预言了江河日下,预言了斗转星移。他的家族盛极而衰、他所在的王朝盛极而衰,个体的命运随着时代浮沉,随着潮汐涨落,微弱而又渺小。唯以文字发声,唯以文字述情,唯以文字渺沧海,唯以文字寄余生。 三、传统文化、包罗万象 《红楼梦》中的文化内涵深厚而又博大。有饮食文化、有茶酒文化,有衣着服饰、有园林建筑,有花鸟鱼虫、有玩乐戏耍,有诗词曲赋、有时令节庆,有香文化、有药文化,有政治文化、有经济文化,有世俗文化、有市井文化,可以说是千姿百态、包罗万象。 87版《红楼梦》的衣着服饰单就黛玉而言,就有四十多套,服饰的学名、术语就够琢磨很长时间了。 刘姥姥进大观园吃的那一道“茄鲞”单就做法而言,就已经是繁复费时了,对于一个厚道淳朴的庄稼人而言,费那么大力气做这样一道菜、吃这样一道菜,是绝无可能的。 就香文化而言,也足以撑起一场嗅觉盛宴。有回目中含有“香”字的,第十九回“情切切良宵花解语,意绵绵静日玉生香”。有诗词歌赋、对联、典故、酒令、成语中含有“香”字的,如第十七回“绕堤柳借三蒿翠,隔岸花分一脉香”,如第二十三回“窗明麝月开宫镜,室霭檀云品御香”,再如《葬花吟》的首句“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”。有香器“手炉”、有香料“芸香”、有香品“玫瑰露”、有香丸“冷香丸”、有香物“红麝串”、有香草“杜蘅”、有香花“蕙兰”。有以“香”字命名的建筑物,如暖香坞、藕香榭、红香圃。这些“香”就足以让人沉醉其中,如痴如醉了。 自这部书出世以来的二百六十多年,围绕着这部书发生的故事、叙写的传奇也足以写成一部大书了,“红学史”也是一部“文化史”。 四、万般下品、情字最高 要说世间最让人难忘的是什么?还是一个“情”字。虽有纠缠瓜葛,虽有利益纷争,虽有冲突斗争,但人至暮年,回首过往,还是那让人又爱又恨、又喜又怒、又叹息又怅惘的“情”字。 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虽一时为他惑所蒙、虽一时为理智所弃、虽一时为权欲所避,但那份捆绑在人际网络中的情感、情分、情意,却始终让人难以割舍、难以抚平,忆之念之,多少会有心悸、会有波澜、会有澎湃。 这也是《红楼梦》作者心底世界里那份最绕肠、最苦“脑”的情结。 他的创作动机无外乎是为“情”所动,为“情”所迫,为“情”所使。其他的一切皆成虚空、皆成虚幻、皆成虚妄。世情、人情,俗念、俗思,这才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真正存在过的体悟、真正拥有过的东西。 脂批透露,《红楼梦》最后还有一个情榜,作者给每一个女性人物都冠以“情”字定评,为闺阁传情。对“情”的悟,对“情”的品,对“情”的念,对“情”的思,让作者对个体生命有了彻悟、有了通达、有了真诚。如此,有了这样一部不朽的传世名著。 三伏热天,心躁意动,忽然就想写点关于《红楼梦》的东西,顺笔直下,畅所欲言,聊以抒怀,以共同好。 ——癸卯中伏第十八日 |